我似乎已经很久没有给自己买过衣服了,双十一的购物车里除了卫生纸、牙膏、洗发水,还有几包卫生巾,剩下的几乎全是孩子的东西。
年薪15万,全家住在房租6500元每月的大开间里,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挤在一张不到两米的床上。
这样的我,最近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让娃上国际学校。
孩子问我
“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比其他人小”
我和老公在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工作。他是个销售,工资不定,多的时候月薪1万+,少的时候五六千;
而我则在一家公司做文员,领着一个月1.3W的固定薪资,老板说,给我这个数是看在我为这家公司效力7年的份儿上。
六年前,我怀着一颗抱歉的心迎接她的到来,生产前,医院没有床位,母女俩就在走廊上躺了一天一夜;出院后,我们没有足够的积蓄,只得穿亲戚家小孩剩下的衣服。
我知道,北京教育贵,我也知道,没有户口,没有工作居住证的我们,看似衣食无忧,实则捉襟见肘。
当她牙牙学语,开始上游泳班、象棋班、舞蹈班、美术班……
随随便便一次课外培训就要500,甚至上千的时候,
当我开始每日记账,担心一家人生活开销的时候,
女儿有一天却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没有车?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比其他人的小?”
我语塞了,如鲠在喉,我回答不出什么,
更何况公立园根本不接收囡囡,
我们只能将她送入一家普通的私立幼儿园,
一个月学费就要6500元。
有人说非京籍,为什么非要“赖”在北京,
还不如痛痛快快打包回老家。
每次听到这里我只能尴尬的“笑”,
我们回不去,眼看已经年过35的我们,
再回到拼关系,看人品的老家,
唯有公务员才算正式职工的城市,
或许留给我们的出路更是少之又少。
钱可以再赚
你的人生却只有一次
“你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你必须要学会选择,具备选择的能力。”
我时常这样告诉女儿。
我想女儿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各中含义,但我知道,想让一个智商平平的普通孩子,考上一所国内“211”院校谈何容易,更何况我们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回到原籍,一年近60万高考考生,恐怕连独木桥都挤不上去。
你说,北京孩子也不容易。
我知道,去年全北京共计60638人参加高考,而北京大学在京统招183人、清华大学在京统招169人。换言之,有机会进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仅占到全市高考总人数的1%左右。
这也让我想起2017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句话,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这个社会看的仍然是你的家庭背景。”
而我们没有任何背景,
我的孩子上不了帝都的公立小学,
就算勉强申请借读,
小升初怎么办?中考怎么办?
高考如果回到原籍地,
两地完全不同的办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的孩子会不会沦落为高考炮灰,
……
这种结果自然是不愿被看到的,
我不奢求她入名校,
不奢求绝对公平的教育环境,
我只希望她能在乱世中学会生存,学会选择,可以过她想要的生活,不被任何人所定义。
而国际学校,或许就是那个最好的选择。
就在刚刚过去的某名校说明会上,一家长听了我的情况“噗嗤”笑出了声,
我从她的微笑中读出了些许蔑视,或者说是几分自不量力。
我还算感谢她的收敛,最起码这位带着几件贵重首饰,穿着打扮得体的女士,说话还算客气。
“你知道吗?现在国际学校除了学费,还有其他费用,一套校服动辄好几百好几千,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班,如果你申请国外大学,各种费用都能赶上国内公办校一年的学分,考一次SAT/ACT,一次托福/雅思,都是钱,更何况,还不止考一次,除非你孩子……学习很……不错。”我想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上下打量了我和我女儿很多次,或许还有些其他“赠言”没忍心说出口。
我能感受到她眼中的蔑视,也似乎理解她的担忧,但是为了孩子,我还是想试试。
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
我仍然想给孩子最好的
培养一个孩子,家庭教育需要靠财力去支撑。
女儿说幼儿园里有朋友在学高尔夫,
有时候父母还会带他们去世界各地旅游,
这个世界注定是不公平的。
陆毅的女儿上的幼儿园是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网传16000元/每月,当然还不是有钱就能上的;
王菲的女儿窦靖童,黄磊的女儿多多,李湘的女儿王诗龄都在国际学校就读,操着一口地道的英语,钢琴、乐器,信手拈来。
赵薇更是为了女儿小四月能够进入顶级幼儿园,还特意在香港置业。
这其中还不包括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