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择校心得 > 资深IB人:外籍老师未必比中国老师好

资深IB人:外籍老师未必比中国老师好

  近年来,IB作为国际课程中的大类,在国内的火热程度不容小觑。很多人视之为精英教育的典范,甚至也有人说修读IB课程就好像是一只脚踏进了欧美大学的课堂。

  无论世人眼中的IB究竟是怎样一门课程,在小编看来,正因为IB最早服务于外交官子女,解决他们在国家间迁移时的课程衔接问题,因此能做到无国界且放诸四海而皆准。

  那么,既然IB有如此深厚的国际情怀,要在中国建起一所IB学校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而我们都知道,师资是办校之本,IB老师又从哪里来?

  近日,小编有幸采访到香港弘立书院校长Malcolm Pritchard以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始人王嘉鹏。他们二人可称得上是资深IB人,因为Malcolm校长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中国及蒙古国IB学校协会主席,而UWC更可算得上是与IB渊源最深的国际学校了,因为英国大西洋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对推动IB在全球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针对这些疑问,他们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M=Malcolm Pritchard   W=王嘉鹏

  Q=提问

  ━━━━━━

  Q:Malcolm先生,您作为中国与蒙古国IB学校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Mongolian IB Schools,简称ACMIBS)主席,当初怎么会想到创办这个协会?

  M:在中国,国际教育的需求很大,IB的学校种类也很多,有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民办学校还有纯国际学校。但如果不是纯国际学校或者外国学生不超过50%的学校,可能就不能加入一些相对正式的IB联合协会。

  虽然在中国各个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有一些区域性的、非正式的学校网络,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无法直接和IBO建立比较正式的关系。因为IBO 对这样的组织是有要求的,他们必须要代表一个国家。

  IB学校目前在中国发展得很快,所以急需一个可以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跨区域的组织。后来我们决定在香港注册一间公司,把国内以及港澳台,有国际情怀的学校连接起来,且没有任何国籍的限制,不管你是美国体系、英国体系还是国内体系,都可以参与。

  我们希望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共同交流。ACMIBS作为IBO在中国唯一认可的协会,也希望把IB的理念和在中国本土对IB的呼声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我们解决的其中一个问题可能是,IB时不时会用英文公布一些新的政策,包括考核方式等等,但是有些国内的老师英文水平有限,有时候看不懂,这个时候协会能够提供很多帮助。

  当然,我必须强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比国内好,国际课程一定比国内课程好,或者外教一定比中教好。这是胡说八道。在我们的协会,交流不是单向的,外籍老师也可以看看在中国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教育。

  Q:王老师,您作为UWC的创始人,在您看来,办一所IB学校需要哪些资质?

  W:首先,要建一所好的IB学校,必须要选一个好的校长,这是一个前提。由他来组建一个专业的IB团队。

  这里还需提到IB学校的认证问题。在正式成为一所IB学校之前,需经历2-3年的候选时期,期间IBO会经常来视察学校的经营和管理情况,直到最终通过审批。但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建一所IB学校,通常都是先组建团队,包括找校长、招老师、建校舍等等,可能这之后才能真正得到IB的认证。

  所以第一步就是组建一个学校自己的团队,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其次,师资的问题。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步。在这里,家长可能有一个误区,认为外籍老师一定比中国老师好,或者外教多就代表学校好。其实这个认识不一定适合IB的情况。事实上,作为我们规划的第二期,我们即将在常熟UWC建立昆承书院,也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来自中国本土的优秀IB教师。

  第三,招到好的学生也是核心因素。学生从哪里来,适不适合IB的培养理念,无论是作为IB工作者还是教育者,这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Q:看起来,招到好的IB老师真的很难?

  M: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在招聘IB老师的时候,是在和全世界的IB学校一起竞争。这里面有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而且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国际性的。

  事实上,IB老师稀缺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尤其是有经验的好老师非常少。我们似乎没办法找到一个所谓的模范老师,所以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培训,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

  W:我们未来的愿景,就是希望能培养一批优秀的IB老师,使好老师不被称为凤毛麟角。其实现在在中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老师,只是他们无法用流利的英语,给全世界的孩子讲课。但是他们对教育同样尽心尽力。

  Q:IB课程和中国体制内教育衔接得如何?

  M:首先,我需要强调的是,IB不是课程内容,其实它是一个课程的框架。比如说IB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追求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实这和国内的课程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再比如说,IB强调研究式学习。就是不要填鸭式,强迫学生吃什么,而是用好奇心去学习。IB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终生学习者。

  在中国你肯定知道一个现象——高考之后,崩溃,放弃,不要再学习了,以后不想再参与任何考试。有很多中国人跑到国外就发现,在中国,高中可以说是最难的,到了大学压力不一定那么大。

  但国外正好相反,国外的大学压力更大,读研究生、博士更困难。为什么?因为国外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只不过要一直培养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好奇心。对整个世界、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都要去学习。这完全是基于学生的内驱力。

  所以我觉得IB教育理念的优势就是,不是靠老师强迫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培养这种学习习惯,学生不是单方面地被动接受。IB不会给学生洗脑,而是要求学生批判地去学习很多东西。所以,我一直说,IB是一种课程理念,不是课程内容。所以有人把IB课程和一个国家的课程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

  Q:IB有计划做全中文版的课程吗?

  W:其实IB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做相应的本土化尝试。比如说在日本,IB的语言就是改用日文来教,甚至用日本教育部规定的书目,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是IB的理念。

  那么在国内,其实已经有学校在尝试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甚至部分高中阶段用中文来教学。这也是ACMIBS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IB这种教育理念。

  Q:据我了解,香港学生的IB成绩在亚太区是最好的。您作为香港弘立书院的校长,您觉得IB在香港发展得那么好的原因有哪些?

  M:首先是教学语言,香港学生基本上用英语,双语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英语能够达到母语标准。所以这样一个语言背景,比较适合IB。

  第二,香港也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但是家长会给孩子一些动力和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这里必须提到这些学生家长本身的教育水平很高,很多毕业于国外的名牌大学,他们对教育有积极的态度,而且非常珍惜教育,他们觉得最可靠的投资就是教育,而且他们也不是盲目追求一个目标。这一点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