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一旦人成为审美的人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在著名艺术家、北京爱迪国际学校艺术高中的指导老师章怀冰的带领下,艺术高中的同学们深入各种艺术地标,近距离接触各种大师杰作,开阔眼界汲取创作灵感。上周,一次难得的机会,爱迪艺术高中的同学们参观了著名收藏家、艺术家张锐先生的“家庭式美术馆”,并听取张锐老师讲授了生动的一课。
“张锐的这个位于北京五环外1700平方米的豪华别墅中,几乎收藏了中国当代所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他的家也被称作“小古根海姆博物馆”。曾接待过美国 MOMA 股东团、台湾美术馆挚友协会、英国组织的中国当代艺术考察团、艺术博览会VIP 藏家等上千位国内外艺术圈的重要宾客的参观。”
——引自互联网
张锐老师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埋单人”,他几乎收藏了中国当代所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他对于当代艺术有着深刻的见解。
“我们都学过艺术史,但是今天听我的分享你可能会发现,我的很多意见跟艺术史是相左的。”
这样的开场白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学习艺术史,是希望同学们都能去思考能够被载入历史的事物的内在逻辑。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在他看来,艺术是一种能够与更高的能力场进行交换的介质,通过艺术,人们可以与更高的智慧或能量进行有效沟通,与外部的信息同频共振,而艺术家就是这种有效沟通过程中的“译者”。
艺术家的思想是开放的,行为是自由的,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捕获身边的各种信息,从而接收到独特的“信号”。
“我不想把你们当作普通的高中生,你们是能够与上帝沟通的小天使。”
张锐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作品《中国山水》,这是由艺术家操控蜜蜂建筑蜂巢,“由蜜蜂完成的一系列作品”
“科学技术和商业利益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动因”;
从古典写实主义的瞬间凝结,到印象派运用光影和色彩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再到后印象派以情绪和感染力为基础的艺术创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利益是推动艺术形式发展的动因。把科学技术作为工具,艺术家可涉猎的范围更广,出现了新媒体艺术,也就是当代艺术。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使命是相似的:破解谜团,预知未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院内摆放的艺术装置,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
齐佳铭的《悍马》和何翔宇的《马拉之死》,经张锐的再创作,构成了如今有些触目惊心的“案发现场”
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席地而坐,认真聆听
以波普艺术为例,艺术要满足大众需求,才能确立传播价值,而不是“物以稀为贵”。在安迪·沃霍的机械复制时代,复制即是力量,而当今,电影作为一种集合的艺术,能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冲击,所以更能符合当下的综合艺术的要求。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
安迪·沃霍曾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举世闻名的机会。”
与众多艺术家的合作和对话,也让张锐老师不由感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一个人想成为能够影响时代的艺术家越来越难,而艺术家的自我推广能力和表现力也显得愈加重要。
“今天的艺术家都是表演艺术家。表现力的培养很重要,比如在学校的演讲,话剧表演,其实都是对驾驭力和控制力的锻炼。同学们要学着做一个有影响力有感染力的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艺术不单是绘画、音乐一个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要通过内在规律把它们打通。希望同学们注重积累,行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具有影响力,具有感染力的人。”
许仲敏的艺术品《转山》,表现物质迷恋取代了信仰精神
张锐老师还跟大家分享了这座别墅的来由,以及自己收藏艺术品的经历。
1999年张锐经营一家法国高级时装,去巴黎拜访品牌主。那时候国内还普遍停留在追求房子和车的阶段,而在品牌主家,一幅小小的作品,价值竟然超过了整个房产,这对张锐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从2002年起,他开始收集艺术作品,开办画廊,同时学习艺术知识。但是由于不是专业学习艺术出身,他说自己对艺术品的鉴赏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很羡慕你们现在可以专业学习艺术,这样就可以‘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墙体上陈设的装置艺术,由日本艺术家亲自前来完成布置
随后,张锐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他收藏的众多优秀作品,装置艺术营造的场域和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作品,令同学们大开眼界。
艺术家用平面的照片,塑造了立体的形象,手中拿着两只苹果,或许是上帝与乔布斯的结合体。轮胎制作的雕塑,寓意工业废品形成的钢铁怪兽
客厅摆放着一组人像,名为《Tomorrow》,隐射甲壳虫乐队的著名作品《Yesterday》,表达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反叛
沉浸在这座当代艺术的殿堂,与各种装置艺术作品深入互动,有几位同学即兴演奏了几段钢琴曲。“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相信此番美术馆的洗涤,让同学们对此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