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择校心得 > 择校何时不用苦恼

择校何时不用苦恼

亮点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难点
  日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显示,学生上学路途太远不利于学业水平的提升,而上学疲劳多源于择校。
  近年来,择校问题一直困扰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提起“择校”两个字,不少家长都是一肚子的苦水。“一到快要中考,家长们就非常焦虑。为了能让小孩进好学校读书,家长们要削尖脑袋托关系、甚至转户口。”家长杨影说。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显示,38%的民众曾给自己或亲戚的孩子办过非学区入学。而超过一半的网民认为,如果“择校”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不利于基础实力相对薄弱的学校的长远发展。
  如何遏止“择校热”、“择校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一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示,中小学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优质基础教育供不应求,还有民众对“重点”学校的追崇。实际上,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择校”一直在下禁令,但在利益和人情面前,还是有很多学校有令不遵。
  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授表示,形成校际差距的原因很复杂,而校际差距是人们感觉最直接的差距,特别是部分薄弱学校的存在,成为教育公平的重要障碍。缩小校际差距首先应着力改造薄弱学校,确保所有学校达到基本建设标准,要做到建设有标准,发展有特色。
  试点
  建设教育小区严格“定向切块”
  唐山人不再为择校挤破头
  4年前的这个时候,许多适龄学童的父母正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而四处奔走,托关系、找门路,弄得身心俱疲;而这几年的夏天,在河北唐山,大家不再为“择校”而忙活了,让孩子就近上学成为家长们省心又放心的选择。
  “择校热”,在唐山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没有扶不起来的学校”
  漂亮的教学楼,标准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场,悠扬的钢琴声不时飘来……说起现在的学校,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李志岳很骄傲,“比起原来的胥各庄小学,现在学校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多媒体。每一节课都是一种享受。”
  过去,丰南实验中学、胥各庄小学等周边7所学校,硬件不太好,师资不均衡。为此,丰南实验学校采取“建设教育小区模式”,根据成片集中的原则,把这些中小学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新建、扩建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目前,该校新建了三栋教学楼、一栋多功能艺体馆和高标准操场,政府还投资近千万元为学校添置了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丰南实验学校的改变,得益于2006年唐山市政府的共识。”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李连斌介绍,2006年率先实现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普及后,唐山紧抓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了“建设教育小区模式”、“名校建分校模式”、“新建校模式”、“联盟校模式”等方式来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唐山市26中分校前身原唐山市开滦三中,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村子弟、开滦矿工子弟及外地务工人员子女。2004年,路南区撤并了开滦三中,依托名校26中筹建了26中分校,与主校实施理念、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区教育局还从区内其他学校调配了16名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
  “没有一所学校扶不起来,就看你怎么扶。硬件软件都要跟上。”校长张冬梅从学校的成长中找回了信心。建分校前,由于办学条件差,新生入学率在2004年时仅为50%;几年来,分校的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控辍保学率达到100%。
  3年来,唐山市有4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结对子”,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被“名校”兼并,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家长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压缩“择校”招生空间
  前两年忙着物色高价“学区房”的唐山市民孙晓波终于松了口气。由于“定向切块招生”的深入实行,他女儿被派位入学进了唐山39中——一所毕业生考入省级示范高中率超过20%的学校。孙晓波不用为孩子“择校”挤破头了。
  目睹了唐山从“择校热”中逐步走出的历程,李连斌深有感触:“改变招生规则和加强薄弱校建设同样重要。优质教育资源应向薄弱校雪中送炭,而不是为优势校锦上添花。”
  “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这项已在唐山试行的“定向切块”被列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中。唐山市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比例从2008 年的45%提高到2009 年的60%,今年达到80%。
  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同时,唐山以改革中考制度为突破口,持续增加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压缩“择校”的空间。“政府主导、政策拉动,特别是发挥招生‘指挥棒’的作用,是改变弱校面貌更为有效的途径。”李连斌表示。
  在中考制度改革方面,唐山认真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指标分配政策,今年全市分配比例接近80%。“这对薄弱学校是很大的支持。”李连斌说。
  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政策,更从制度上保障学校之间的生源均衡。在小学,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家长户籍一致、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规定,凭户口到区片内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在初中,对初一新生全部实施“电脑派位”分班,免试入学。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截至目前,唐山市全市2.2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实现免费就近入学,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
  唐山市教育局的周燕来副局长对此很自信:“在唐山,大多数人已不必为择校而刻意选择居住地。”
  观点
  办好每所学校才是良方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受诟病的口号从侧面道出了择校的根源。
  “择校热”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显而易见。它不仅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阻碍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可能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择校,归根到底争抢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因此,解决问题的良方,就在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作为分配教育资源“蛋糕”的政府,态度必须鲜明,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使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
  如何实现这一点?唐山等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办学,优质学校与薄弱校联盟、优质学校兼并薄弱校,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切块分配,让优秀老师流动到新建学校和基础薄弱校等。这些都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起到尽快补齐弱校教育短板,缩小校际差距,降低家长择校冲动的作用。
  择校之风不止,办不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时代背景下,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要下决心去做,优质教育资源从“高峰”变为“高原”,逐步实现均衡化,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