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学校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 > 院校动态 > 北外国际课程中心沙龙分享

北外国际课程中心沙龙分享

  1.jpg

        2018年2月2日,北外国际课程中心家长沙龙第二期在逸夫楼如期举行,升学规划部主任刘乙晨老师及素养提升项目主管王元老师就升学规划、海外大学申请要素及课外活动等内容给家长进行了详细说明。

1.jpg

  北外国际课程中心升学课堂之家长沙龙第二期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国外大学的录取要求。我们其实最担心的是家长们会按体制内教育的思维方式为国际学校在读的孩子们下定义、做功课。

1.jpg

  (上图关于体制内教育的思维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们是不是又有重回体制内公立学校的感觉了?不过是把一次高考变成了过五关斩六将——战线更长、耗费更繁。而结果往往是,花样繁多却收效甚微。孩子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往往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被消耗殆尽,甚至开始怀疑当初为什么要选这条路。

  其实,我们大部分希望孩子出国求学的家长,自己还是中国教育土壤下土生土长结下的果实。即使我们中有很多家长目前在外企工作、有在国外读书工作的经历,但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其实还是很大程度上基于我们过去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甚至拒绝相信孩子已经日渐长大,始终认为他们还需要我们保姆式的呵护。我们总是情不自禁的用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孩子,不论孩子在幼儿园、小学还是已经进入了高中。

1.jpg

  从本质来讲,我们体制内教育的基因导向是“追逐名校”,而国际化教育的基因导向是“关注孩子”。这也就是围绕名校做计划和围绕学生做计划的区别。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兴趣与专业方向做出有效连结,并帮助和鼓励孩子们保持兴趣、保持学习的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孩子——才应该是国际化教育的精髓所在。

  在国际教育的环境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他们更加鼓励和尊重人本身的独立性。慢慢地,孩子成为了独立于家庭和校园集体的个体,这是一种非常巨大而又微妙的变化。而最近几年来,在体制内的教室里,也出现各式各样的反转课堂,把课堂交还给孩子,而老师们往往收获了巨大的惊喜。这或许也将是未来体制内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决策能力,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相比于那些看似标准化成绩非常好,却没有独立主见(更多的来自他们父母、老师的意见和看法)的孩子来说,在申请海外大学的时候会更占优势。

  而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体验不同的社会形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和事,非常有利于孩子的个体发展,也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旦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就会树立起目标并为之努力。那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一切,将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孩子进入了国际学校,我们也应该尽快切换到国际化教育的思维频道上,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有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的活生生的人,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1.jpg

  作者

  升学规划部素养提升项目主管

  王元老师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复制zxxzxb_yuloo添加关注公众号,或下拉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实时推送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