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
网站把这样的现象称为,中国对海外人才吸引力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
如此庞大的群体一下子涌入国内市场,使本就压力巨大的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紧张。这么多人都回来了,那么我们还应该出去吗?
从国内就业形势上来看
1、学历仍是门槛
毋庸置疑,学历仍然是就业的一道门槛。就业初期,因为学历,应聘者无形中就被划分出了三六九等,特别是国企、央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历是晋升的一大参考。
2、专业更显重要
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对于后期的求职找工作尤显重要,刚出校门很多人都没有工作经验,那么单位评判你的标准就是看你的专业以及在校期间的活动表现。
3、人脉就是资源
中国就是一个圈子社会,身边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你、改变你的一生。因此有一群积极正能量的朋友对你的后期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4、名校平台会高
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名校,因为这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资源和平台。就拿校园招聘会来说,到名校进行宣讲的企业跟其他层次的高校是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的。
5、国外背景成优势
很多企业招人的潜规则里不光是有“985/211”毕业学生优先,甚至直接标明了有海外学习、交换背景的应聘者优先。
留学归国者在国内就业竞争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能在这么多归国人员中脱颖而出呢?
1、学历固然重要,能力才是王道
“学历是个敲门砖,能力才是杀手锏”。没有敲门砖很多大企业的网申都过不了,再强的能力也无用武之地,白白错失了很多机会,而且有时候学历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正是因为这样,每年高考后才会有那么多孩子出国读本科,每年也会有那么多大学生申请出国读研究生。很多选择出国读研究生的学生就是为了提升一下学历,开阔一下眼界,为自己镀一层金,但是随着群体数量的不断攀升,海归硕士在就业竞争力上也没有那么大了。很多企业更偏爱本硕都在国外完成的学生,而且本硕都在国外完成的留学生,他们的选择面更宽,很多国家像加拿大、澳大利亚,他们对这样的学生会有移民加分,毕业后获得工作签证的几率更大。
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可能就是为了开阔眼界,但最怕的是“眼界开阔了,能力没有跟上”。顺利把门敲开了,能力达不到还是会被扫地出局,只有高能力才能成为你抵达人生巅峰的通行证。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自身有意识地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外界有意识地引导。在国外学习要尽可能地跟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学术项目或实践活动,多与当地人交流沟通,学习一些当地本土的文化。
2、学校不能太孬,专业也要选好
大部分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都很关注学校的排名和知名度,这也无可厚非。学校的知名度高、教学质量好对留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国内有不少与国外名校有合作的留学预科项目,适合那些想要去名牌院校读本科或硕士的学生。但是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名牌,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学校,毕竟名校毕业还是不太容易的。
专业的选择与日后的工作有直接联系,相比较其他专业来说,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商科的比较多,一方面商科好学、容易毕业,另一方面商科就业面广。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理工科专业,像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也是留学的热门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关注本站或添加关注公众号(zxxzxb_yuloo)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掌握更多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