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学校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 > 院校动态 > 主动式学习那么火,是否知易行难?

主动式学习那么火,是否知易行难?

  今天聊一聊主动式学习这个热搜词,灵感来源于最近两天的培训,素材是以往五六年学习积累的理论和笔记。

  什么是主动式学习?

  与孩子被动学习相反,主动式学习可以说师承皮亚杰(Jean Piaget)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强调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注重培养学生的内驱力(intrinsic motivation)、动手学习能力(hands-on learning)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 skills)。

  主动式学习可以是嵌入在教学的具体活动中,也可以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等教学形式集中呈现。

  这里,我没有给主动式学习下定义,而是把我认为和主动式学习关系密切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因为相信对于大家,主动式学习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太多的教育专家,如杜威(John Dewey),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都涉及过这个方面。各国教改,包括中国教育改革、美国各州的教学建议也都把主动式学习当作下一个教学目的和方式。大家如果对这个概念感兴趣,可以去阅读资料,了解各研究者对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简单来讲,主动式学习就是孩子追着知识跑,而被动式学习就是老师追着孩子跑。

  知易行难,如何鼓励主动式学习?

  学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理念,active learning这个多年的热搜词再熟悉不过。可是,不夸张的说,在过去的学习和教学中,我见过的非常成功的主动式学习案例只有一个。就是哈佛Tina Grotzer教授的课程:Applying Cognitive Science to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旨在通过学习认知科学理论和课程设计,每人独立创造一个课程,包含20页设计理念和30页的课程内容。这个课程虽然课业压力出了名的大,但却是大学最热门的一门,每学期都开,期期爆满,我很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期。此课程内容很多,无法一一赘述,但这两年我一直反复思考这个主动式学习案例特别成功的原因,以下只是一些个人思考,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师留言讨论:

  1.教学目标清楚:不止教师清楚、学生清楚,还要就教学的重点内容达成共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脊梁,一切课程活动都应围绕它进行,它的重要程度和如何描述已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在此不做赘述。

  2.注重思考与元认知(metacognition),元认知顾名思义:cognition of cognition,简单来讲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认知、监督和调整,可帮助学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相关文献很多,这不做赘述。在实际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元认知的手段就是:反思(reflection)。在课程的结尾,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如exit tickets 和 reflective writing,帮助学生及时检查和反思每节课的收获。

  3.注重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剑桥帅教授Neil Mercer半辈子都在研究语言表达对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之间就像鸡与蛋的关系,虽然至今胜负未分,但两者相当密切。不知大家有没有这个体验,当我们遇到特别难得问题时,都会不自觉的外化思维过程,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而鼓励学生小组学习和讨论,就是给学生一个用语言整理自己思路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良机。相对于第二点个人的、内化的思考,课堂讨论是一个外化的、集体的思考行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塑造课堂氛围(classroom environment):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讨论需要技巧,更需要良好和包容的课堂氛围。Tina就曾用一整节课去不断抛出问题,从浅入深,让大家思考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并在结尾时,与大家共同制定了大家上课时需要遵守的原则(ground rules),以鼓励建设性讨论(constructive discussion)。以下ground rules是我教学中用的:

  实际操作时,唯一的side-effect,就是我的学生出了名的主动和活跃。当然这个过程培养/改变的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需要时间,可通过课前3分钟与大家不断熟悉这些rules,强化记忆和行为习惯。

  5.多种呈现形式(multi-modal learning):任何新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三个流程:从感受认知、到理解融合、到调整内化(Jean Piaget)。横向上:多维度呈现知识(视频、图片、朗读、实验)可调动学生的听、看、实操等多方面的感官;纵向上:可设计一系列从易到难的问题,像搭台阶一样,随着学生解决一个比一个更难得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6.提供应用机会:帮助学生及时的学以致用。举例来说,在Tina的每节课中,都会学习一个认知科学的概念,然后Tina一步步通过活动和讲解引领我们内化这些知识,最终,要求我们融入自己的课程设计中。每周如此,帮助学生通过应用(application)和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加深理解。

  7.利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大家都知道,assessment主要有两种,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简而言之,形成性评价,也是过程评价,不强调分数。具体操作可以为:老师需提前给学生每个阶段提出明确的要求(rubrics),学生根据要求的达成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可给出评语和建议,并帮助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目标。这种方式较为人性化,频率可以比总结性评价更高,对于学生主动评估自己很有帮助。

  实操注意事项

  1.教育理念要“中庸”,不要过度依赖主动式学习:教学方法要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不要过于迷信主动式学习的各种活动。不同的年龄段对活动的敏感度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幼儿园与小学需要多组织活动以调动小孩子的兴趣;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知识储蓄的增加,主动式学习的活动比例和形式也需调整,因材而施教。

  2.改变教学方法需循序渐进:一个主动式学习活动可能只适合一些课堂。比如,reflective writing在Tina的课上很受欢迎,在我的课上起初却收效甚微。我反思原因:1.学生没有适应这种活动形式,反而更加迷茫,这就回到了我之前说的营造课堂氛围,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2.反思是一个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为,需逐渐培养,可以先用较简单的反思活动,如exit ticket去帮助学生熟悉回顾课程的概念,再逐渐增加活动难度。所以,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样不可盲目照搬,也不可操之过急,它们的本土化需要时间和耐心。

  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请不要否定传统一言堂(didactic teaching)的价值。我从不否定一言堂,相反,我认为选择合适时机,组织得当和条理清晰的一言堂,非常有效、有意义。无论从教育史,还是任何国家的实际教学来看,一言堂,作为最高效和直接的知识传递方式,经久不衰,便是它现实性和合理性的最好证明--存在即合理(黑格尔)。如何有效整合和应用不同教学方法,这才是教学的艺术和乐趣的地方。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关注本站或添加关注公众号(zxxzxb_yuloo)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掌握更多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