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有这样一句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师作为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对教材的处理更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地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来调整和变化教材的顺序、素材及内容,使得教材更好地位学生的学习服务呢?本人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使用教材时的体会。
1、 联系现实,使教材更生活化。
在新课标中,对教学素材的选用有这样几句话:“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点时,不要拘泥于教材的例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计。比如,本人在执教京版第七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上给出的例题是“19位退休教师相约到太湖游玩,买游艇票共花了722元。每张游艇票多少元?”考虑到除法这个知识点本就比较枯燥,而教材中例题的情境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讲下来一堂课肯定了无生趣。出于这个原因,我打算换一个教学情境。由于上一星期学校刚好组织学生去北宫森林公园春游,春游过程中不就有很好的数学实例吗?后来,我就以秋游为主线,让学生计算秋游中学校为一个孩子的午餐和租车花费了多少钱。由于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在解决起来兴致盎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自主整合,使教材更个性化。
京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那就是知识点的条理性不够。就拿京版第十册数学书中的第一单元长正方体为例,在教材中,这一单元并没有编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的例题,而这个知识点在人教版本教材中却有专门例题来研究,但是从考试中来看,这一知识点又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同时这个知识点又是一个抽象思维特别强的难点。因此,本人在执教时,特意为这个难点设计了一个专门的课时来研究。此外,本单元在研究长正方体表面积时,教材中只为研究一般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设计了课时,而对于一些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求表面积以及切拼带来的表面积变化这两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有相关练习题,却并没有安排实例来进行研究。这两个知识点都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的周密性要求特别高,如果没有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专门的探究,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那么学生的相关练习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对于这两个知识点,也特意设计了两个活动课,一个是“表面积大变形”,还有一个是“切拼带来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和实际计算,经历探究过程,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难点。
3、 设计活动,使教材更生动化。
原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满堂灌,数学活动少之又少,就怕活动一组织起来不好控制,耽误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写道:“儿童的才干和能力都来源于他们的指尖。”对于新知识,如果儿童亲身去实践了,动手操作了,获得的知识体验将会终生难忘。新课标中也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就特别注重数学活动对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以及数学活动对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内容的有利影响。因此在对于一些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多次设计数学活动。如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找了4个不同的不规则物体,分别是墨水瓶,矿泉水,瓷娃娃,以及西红柿,然后让每个组选择一个不规则物体,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放进物体后,体积之间的转化过程,直观形象地理解不规则物体的求体积方法。有了实际的操作活动经验,学生的抽象公式有了直观现象的支撑,对计算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应用起来也就不成问题了。此外,在教学“切拼带来了什么”研究切拼带来长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时,本人同样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像橡皮泥进行实际的切拼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也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注重差异,使教材更人性化。
韩寒说:“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导致人的全面平庸”。虽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这句话却提示我们人的个性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如何处理好这些差异呢?本人在执教京版第10册综合与实践活动《包装的学问》一课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时的个体差异。在课前复习题时,设计了一个基础问题:“包装一盒牛奶至少要多少包装纸?”学生计算解决之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包装两盒牛奶要多少包装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拼一拼,摆一摆,将所有可能性都列举出来。在计算时,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可以直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也可以将两个酸奶盒的表面积相加再减去拼合的两个面积,还有同学提出可以把这两个牛奶盒都看成无盖的,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拼合的两个面都算在一个牛奶盒,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牛奶盒的表面积加上一个牛奶盒的四个面的面积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算法。在最后的课后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设计包装”的环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一款独一无二的包装,并且计算出包装纸的面积。这些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和性格的差异,并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个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西方还有一句谚语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老师对新课标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会。让我们一起改变观念,摆脱束缚,在科学教育观的引领下,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意,相信数学教育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