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家长们真的是很拼!这不,今年又有家长被“包装就能上名校”的噱头卷走巨款!确实,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家长们习惯于将孩子有出息这件事和上名校牢牢绑定在一起。每个家庭都在拼命努力让孩子上好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上升体系中。可是渐渐的,这些好学校也开始传负面新闻,什么好学生抑郁啦,优等生自闭啦,尖子生有自杀倾向啦,等等。
又开始指责这些学校,批评是因为学业负担太重,孩子的心理情绪得不到疏导,最后酿成悲剧。家长们彷徨了:升学成绩好的学校,保证能教出让家长放心的好孩子吗?这也是橘郡美国高中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究竟怎样的学校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本次圆桌论坛,我请来了在国际化创新教育领域经验丰富的康老师,来和大家聊聊,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怎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好孩子?
正文:
婷婷:康老师好,很高兴和您一来聊聊怎样上学这件事。
康老师:这个话题我也很想和大家聊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想要好好上学真的不容易!
婷婷:哦?为什么这么说呢?
康老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孩子们的负担很重。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也很高,孩子学习不好,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我一个在上海做老师的同学告诉我,他负责的班级的家长群里,经常有家长紧张兮兮的来反映孩子的情况,觉得孩子是不是抑郁了、自闭了、或者早熟了……
婷婷:原来如此!嗯,是这样的,现在又到招生季了,在做招生咨询的时候,一般家长比较会关注什么问题呢?
康老师:一般而言,关心较多的还是学校未来的升学效果。
但我们今年在招生前,对各连锁校区的几百名孩子的家长做了一个不记名问卷调查,问他们对学校有什么期待,最关心的是什么,答案挺有意思的,对我们接下去的办学与招生思路也是挺有启发的。
婷婷:是什么答案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康老师:很多家长表示自己比孩子还要焦虑,比如,他们觉得孩子现在很辛苦,成长过程太累了,他们希望学校可以有办法解决孩子快乐成长与拼成绩之间的矛盾。
我觉得,有这样的焦虑是家长教育理念的一种进步。以前我们只知道孩子要好好学习,全力以赴,现在的家长开始知道不仅学习重要,更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这点非常棒!
第二种焦虑主要是希望孩子可以更有上进心,实现自我认知,主动自发学习。这其实也是我们最擅长的地方。比如我们的STEAM教育模式、PBL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系统等,其实都是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康老师:第三个,他们反映孩子面对考试的时候很焦虑,家长自己也无所适从。关于这点,学校的心理专家,已经在就自我效能与学习潜能,结合心智成长,做专门的讲座。
最后一个关注点比较有趣,我觉得是个特别好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自己是否要与时俱进,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这些关注点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家长们不再单单关心成绩了,没有那么急功近利了,他们开始真正关心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了,这是一个好趋势!
婷婷 :我也对您说的家长自身成长感兴趣,不知道咱们学校会不会做这个方面内容的讲座呢?
康老师:我们橘郡美高已经邀请知名专家,开始做线上或线下的分享与对话活动,来共同研讨!
婷婷 :好呀!嗯,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现在家长,无论高考升学还是留学深造,都想给孩子上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在这样的思路下,就出现了很多天价学区房,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去年北京有个家长,为了孩子能就读北京实验二小,以530万的价格,在西城区文昌胡同的深处一个杂草丛生的院子里,买了一个11.4平米的仅能放下一张床的屋子。
康老师:我听说过。这个我做过调研,首先,能在北京买得起学区房的,基本上都是中产以上,其次,这些通过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学的中产家长,很多都不是从单纯的教育角度去考虑的,他们更把买学区房当成了一种投资,一种对孩子未来的保障功能。所以,学区房这种现象的成因并不单一。
婷婷 :
那您觉得买学区房,上升学率高的学校,是中产家庭孩子最好的出路吗?您觉得现在的孩子更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呢?
康老师:首先,我们要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孩子有出息。单单文化课好就是有出息吗?单单乖巧听话,老师让做啥就做啥,这叫好孩子吗?我认为都不是。
孩子有出息,不仅是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还要会独立思考、人格完整,要会自主学习、面对问题有独立解决的能力,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这才是真正的有出息。
康老师:上好的学校,确实是一种信号,提高孩子出人头地的概率。但你想要孩子在哪个层面做到有出息,比如是进名校,是具备职场竞争力,还是最终事业有成,我觉得这是家长需要全面考虑的。
另外,其实中产家庭的孩子未来成功,除学业外,最需要培养的是领导力,培养领导者思维,注重自身性格与品格的塑造,这不是学区房或者仅仅上个名校可以提供的。注重在育人的这些方面进行系统化全人培养的学校,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婷婷 :您提到的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这个在现在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应该挺难实现的吧?
康老师:虽然是应试教育,但是让孩子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应试,如何应用,是老师们需要花心思去研究的。
比如,同样是一个化学应用,普通的学校,可能就是上课的时候推演一下过程,或者去实验室做个实验,就算是把知识应用教给学生了。孩子也确实能学会,但是,孩子并不能因此做到举一反三,也不能知道,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会和其他的知识点,甚至是其他的学科间产生什么样的联系。
现在的考试,都不会那么机械的考单独的一个知识点,都是要融会贯通,结合实际的。那么,用机械被动方式学习的孩子,就不太容易应对这些问题。
康老师:我们的很多课程与活动用的都是PBL教学法。PBL又叫项目式学习,主张让孩子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自主的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创制出一套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论。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把学习当做是一个项目,像完成项目一样去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有些像游戏化学习,从中获得成就感,继而爱上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和应试教育里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不同,需要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们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自己动脑筋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康老师:以北京校区为例,有超过50%的课程与活动使用项目式教学(PBL),校区建立了三大PBL学院,课程与活动覆盖类别包括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商学院。例如,首次参加英国著名ASDAN中国区商赛的橘郡美高11年级小伙伴们,在21支参赛代表队中,凭借在PBL学院课程与活动中训练积累的建模能力、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力压北京十一学校和人大附中国际部等老牌劲旅,一举夺得铜牌,就是良好的效果证明。
之前,还收到过一个家长写来的公开感谢信,说(经过项目式学习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遇到问题会自己动脑筋研究了,问出了非常精彩的问题,还会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和老师进行非常愉快的互动探讨”,你看,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孩子成长的样子。
婷婷 :这个听起来很有趣,但是会不会对老师要求很高?
康老师:是的,想要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有好的师资。PBL教学本身讲究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跨界思考力、学习力、整合力,相对应的,老师不仅要对本专业内容熟练掌握,还需扎实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康老师: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具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顶级学府背景的国际教育专家顾问团队,对国内教师团队进行严格的三级选拔和培训,保证老师们能更好地践行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更有未来胜任力的孩子!
婷婷 :感谢康老师,您让我对好学校和好学生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再听听您对家长自身教育的见解!